- 上一篇:努力時遭受嘲笑如何做心理防護
- 下一篇:定計劃是要宏偉的大餅還是現實的小目標?
2020,不再想扮演窮人角色
時間:2020-05-17
在一個年輕人的微博上看到一句話:“我爛泥好好的攤在地上就行,用不著你們扶我!”90后的“喪”淋漓盡致。僅希望這是情緒發泄,而不他的人生信仰。
一個人不可能一直保持昂揚的狀態,情緒總是會起起落落,在低谷狀態下,抱怨、退縮是正常的。如果讓低落情緒長期控制,那么生活就會變得不那么美好了。最大的表現就是收入,當經濟拮據之時,狀況會變得更嚴重。“用不著你們扶我”背后的深層心理意義是:你要幫我,就幫的徹底些,最好直接把我變成金子。
先自問有無金子元素,要不伯樂再多,對你也無能為力。
社會心理學家提出過“怪罪游戲”用于自測受害者角色,為了重樹經濟困難者的信心。游戲的目的是看你能責怪多少人和多少事,而完全不用負責、檢討自己,原則就是錯的永遠都是別人或別的事情,一定不是他們自己。
我的遭遇都是合理化的
受害者日常狀態不是在怪東怪西,就是在找借口,或者想辦法證明他們是合理的。任何一個說錢不重要的人,都是掙錢能力一般的人,有錢人了解金錢的重要性,了解自己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。窮人用毫無關聯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窘境是合理的。
抱怨成常態
你在抱怨的時候,其實是在吸引更多“爛事”進入你的生活。愛抱怨的人通常日子都不好過,而且負面的能量是會傳染的,責怪合理化和抱怨,只能舒緩一時的壓力,但是根本解決不了問題。如果一個人不是在某些方面、某種形態上或某種方式上很失敗,他會需要怨天尤人嗎?找理由證明自己是合理的嗎?當然不用。
那么窮人為什么愿意扮演受害者,有什么好處?好處就是得到別人的注意。人活著的最重要的憑據就是得到了別人的注意。如果你只想得到注意,那么你就是祈求別人的恩惠,會變成經常在討好別人,乞求別人的贊同。為了得到注意,他們會做出愚蠢的事情,對別人來說是麻煩人物,避而遠之。當然也斷送自己致富的機會。
如果你有以上想法,要小心了。成功的人大多相信:我的人生自己創造,而失敗者多相信宿命論。有時人的出生,受教育背景確實影響人的發展,而真正決定人發展的是內在力量。馬云經歷過36歲之前經歷過很多失敗,并沒有因此相信宿命,而是繼續甚至迂回地想著自己目標前進,迸發出的內心勇氣,支持他最終成就了一番驚天事業。
人從出生就不平等,為何要求努力就會得到和他一樣平等的地位?和過去的自己比吧,和別人比會把自己累垮。因為比的不一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努力,認同是你們背后的各自家庭的努力奮斗史。
可你要知道,你的財富是你創造的,你的貧窮也是你創造的,介于貧窮與富有之間的所有狀態,也都是你自己創造的。
2020我定了兩個考證目標,用以消除全職媽媽的焦慮不安,我真的害怕,害怕失敗,害怕自己失敗后面對質疑和失望。人就是這樣,愿意把好的成績,好的表現展露給別人,讓別人稱贊,找到存在的意義。一旦失敗的壓力過大,就不自主地想退縮,內心就承認我是活給別人看的,做的事情,也都是表面的,真正的內心是沒有內涵的。
我也曾嘲笑過幻想通過買彩票發財的人,因為他們覺得不需要擔責任就可以一夜暴富。世界上哪有那么幸運的事兒?哪有不需要代價的事兒?
現在我明白必須為自己擔負起相應的責任,老把責任歸于外因,又何談能夠成功。生活中,沒有那么多的幸運可談,凡事都要腳踏實地,不再扮演窮人角色,面子是自己掙的,不是別人給的。
- 你認真就輸了?那可不一定
最先看到你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,是指感情方面的事情。戀愛中的兩個人誰先付出真心,誰...
- 底層逆襲不僅僅是考上好大學,還有更重要的東
畢業十年后,還想得起大學時你的樣子嗎?有人在網上曬了很多照片,充分闡釋了一句話,...
- 沒有真正無用的事情,永遠保持好心態去做事
所有的明天都是由今天來的,實現美好愿望的希望藏在今天,僅僅寄希望于運氣是沒用的,...
- 你的相信將最終拯救你
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,一個叫執著,一個叫認真,認真的人改變自己,執著的人改變命運...
- 你上著別人羨慕的大學,卻還說自己好迷茫
早起食堂吃早飯,然后開始一整天課業,課后進行娛樂活動,晚上約好友一起擼個串,嗨夠...
- 有難度就不愿嘗試,當機遇來時只能說“我不會
職場有句名言:有目標的人,在奔跑;沒目標的人,在流浪。人若沒有目標,被動選擇,永...